區域醫療安全網
區域醫療安全網
-
職業傷病診治整合
本院於1990年即於內科部設立「職業病特別門診」,2008年配合國家政策與社會福利需要,在勞委會的支持下成立「職業傷病診治中心」,2010年更名為「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南部地區勞工辦理職業傷病相關服務,提供區內事業單位職場健康照護,協助事業單位建立安全的工作環境以預防勞工職業疾病之發生,並提供區內各醫療機構之職業醫療專業人力支援與訓練服務,以期提升職業傷病中心區域整合功能與角色。另外,本院職業及環境醫學部結合成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職場工作強化團隊」,自2005年起承辦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之職災勞工服務,成立「工作強化中心」,辦理職災勞工之工作能力評估與訓練、職能復健、臨場工作分析、職務再設計、復工計畫、職場健康促進等業務。2023年成大醫院經勞動部認證,正式成為臺南市首家「職業傷病診治」與「職災職能復健」雙專責醫院,並將「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再更名為「職業傷病診治整合服務中心」,「工作強化中心」則更名為「職災職能復健專業機構」,提供職災勞工高品質、完善的照護服務。成大醫院整合服務團隊與臺南市政府職災服務團隊合作,透過多重「助力」以加速職災勞工的復原,包括提供法律諮詢、協助勞工處理與雇主之間的爭議,以及協助申請職能復健津貼,使職災勞工願意持續回到醫院進行復健,透過公私部門跨領域合作,有效降低職災勞工生活衝擊,結合跨專業的齊力協助,兼顧職災勞工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各層面之需求,以達更好的復健與復工效果。
-
大臺南緊急救護
-
急性中風取栓轉診平台(EVTTS)
因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黃金治療期僅3小時,動脈取栓或靜脈溶栓的處置速度,高度影響病人預後,本院中風中心自2018年即與臺南市政府消防局合作,對第一線救護員提供一系列中風教育訓練的課程,建立「臺南市急性腦中風評估緊急醫療系統」,將病人快速送到有能力處置急性中風之醫院。由於動脈取栓術(EVT)的醫師資源有限,並非所有急重症急救責任醫院皆有此服務,為進一步提升急性中風轉診效率,中風中心2020年與成大醫工研究所共同開發急性中風取栓轉診平台(EVTtTransfer sSystem, EVTTS),並與臺南市政府合作推動「提升急性腦中風轉診品質計畫」,2021年系統正式上線,結合消防局及南市轄內13家急救責任醫院,為急性腦中風病人減少院際間轉院聯繫時間,降低急性腦中風病人的失能殘疾。平台開發之初,即是為了解決過去轉診的痛點,以轉出醫院端(轉診需求)為出發點進行設計,透過系統不斷優化,現已取得顯著成效,獲得2024年國家新創獎及國家醫療品質獎(NHQA)肯定。截至2024年共有台中及雲嘉南地區19家醫院加入轉診網絡,統計EVTTS平均提升轉診效率77分鐘、提高取栓比例26%、取栓時間縮短128分鐘、取栓病人良好預後提升36.6%。
-
災害緊急醫療應變
-
南區REMOC
我國在經歷九二一震災、SARS風暴後,意識到全天候緊急醫療應變資訊與指揮協調的重要性,尤其是大型災難發生時,往往需要鄰近縣市之合作與協助,因此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於全國建置六個區域緊急醫療應變中心(rEOC),整合鄰近縣市從消防救災、衛生行政、緊急醫療體系的水平啟動,配合中央、地方層級的垂直指揮提升緊急醫療應變能力,以達成有效之醫療救援。成大醫院因擁有多元跨領域的豐富資源,2004年衛生福利部委託成立南區EOC,2013年更名為「衛生福利部南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Regional EMOC,簡稱REMOC),於平日掌握區域內緊急醫療運作情形與醫療資源狀況,24小時監控轄區可能對醫療影響之災害事故、掌握區域內醫療量能、規劃辦理緊急醫療各項訓練與演習;災害發生之緊急應變時期,則提供正確迅速之醫療資訊,協助衛福部與地方政府衛生局進行應變期的緊急醫療作為,促進各單位之溝通與聯繫,強化區域緊急醫療應變整合與品質之提升。本院院長為南區REMOC計畫主持人,執行長及副執行長亦由成大醫院急診部醫師職掌,外聘副執行長與專家顧問則由雲嘉南地區各醫院之急診部門主管擔任,以利進行橫向聯繫與資源整合,2024年共計演習7場次。本院醫師另受聘擔任各地政府和機構的醫療指導、顧問、評核官、委員等職務,包括臺南市政府消防局醫療指導、台北市消防局醫療顧問、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委員等;相關專科醫師亦參與急診醫學會的專業能力評核工作坊、醫院緊急災害應變措施演練訪查等活動,並持續參與各地政府和機構的緊急醫療救護諮詢、審查小組、訓練學員甄選等相關工作。